"

钢铁行业的前景,我想聊几句

港股行情 (3) 4小时前

钢铁行业的前景,我想聊几句_https://wap.yjjixie.cn_港股行情_第1张

“钢铁行业的前景如何?”这个问题,我几乎每个月都会被问到,尤其是在一些行业交流会或者跟客户聊天的时候。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,脑子里可能立马就浮现出那些烟囱林立、一片红彤彤的炼钢厂,觉得这个行业就是传统、老旧,可能没啥前途了。但说实话,我干这行这么多年,越是深入下去,越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,不是一句“好”或“坏”能概括得了的。

需求端的变局与升级

首先,得看需求。以前我们常说,钢铁是工业的食粮,这话没错。但现在,这个“食粮”的种类和对“味道”的要求,都在变。过去,基建、房地产是绝对的大头,盖房子、修桥铺路,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普钢,比如螺纹钢、线材之类的。现在呢?这些领域肯定还在,但增速放缓是显而易见的。你看看近两年,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,新建项目的审批和开工,明显感受到了那种“收紧”。而且,房地产市场本身也在经历一个“挤泡沫”的过程,对钢材的需求确实不如前几年那么“旺”。

但话说回来,新的需求点也在冒出来。新能源汽车,你以为它只需要电池和电机?错了,它的车身轻量化、结构件,对高强度、高韧性的特种钢材需求越来越大。风电、光伏这些清洁能源,大型风电塔筒、光伏支架,同样需要耐腐蚀、高强度的钢材。还有制造业升级,高端装备、精密机械,对钢材的精度、性能要求那是“芝麻开花——节节高”。前阵子我跟一个做高端模具的朋友聊天,他跟我说,他们用的钢材,光是成分控制,就比以前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,稍微一点杂质,整个批次都可能报废。所以,需求端确实在分化,普钢可能有点“内卷”,但特种钢、高端钢材,那是真的有“钱”景。
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去拜访一家造船厂,他们在做一种新型的LNG(液化天然气)运输船,船体用的钢板,要求能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强度和韧性,这在国内以前是很难做到的,很多都是进口。我们当时就觉得,这是一个机会,但得先过人家那个“技术门槛”再说。这种对材料“挑剔”的需求,才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
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

说到技术,钢铁行业最绕不开的就是环保和能耗。过去那种“粗放式”发展模式,肯定是要被淘汰的。国家现在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,这逼着我们必须上新技术,上绿色工艺。减排、降耗,这已经不是选择题,是必答题。

这几年,我看到不少钢厂都在大力投入“短流程”炼钢技术,也就是电弧炉炼钢,用废钢作为主要原料。相比于传统的“高炉-转炉”流程,它碳排放低得多,能耗也相对少。我们公司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,甚至有过尝试,想跟一些有技术的单位合作。不过,说实话,推广起来也不容易。一是废钢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是个大问题,你不能保证你收上来的废钢都是“干净”的。二是电弧炉的设备投入不小,而且对电力的依赖很大,电价波动对成本影响也挺大。很多时候,我们会遇到一些客户,他们说要“绿色钢材”,但价格上又希望跟普钢一样,这就有点难为我们了。

另外,智能化、数字化也是一个大趋势。以前,炼钢厂里都是人喊人叫,靠经验师傅判断温度、成分。现在,很多关键环节都上了传感器、上了自动化控制系统,甚至开始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工艺。我们接触过一些前沿的钢厂,他们已经开始用AI来预测炉况,这简直是“黑科技”。我有个朋友,他在一家老牌钢厂负责技术改造,跟我讲起他们怎么一步步把一个老旧的轧机车间改造成半自动化的,光是调试设备、培训工人,就花了好几年。过程很辛苦,但效果是明显的,产品合格率上去了,效率也提升了。

但技术革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有时候,我们引进了一套新的设备,想生产某种高端钢材,结果发现,配套的检测设备、热处理工艺,甚至包装运输,都得跟着升级。这就像给一辆老式自行车换上喷气发动机,光有机身是不够的,很多地方都得配套改造。所以,说到底,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很重要。

全球竞争与国内循环

再往大了说,国际国内的形势也很关键。这两年,全球经济确实不太平,地缘政治、贸易摩擦,这些都会影响到钢材的国际贸易。比如,我们以前出口到某个国家的一些钢材,突然就被加征了高额关税,那对国内的钢厂来说,就是直接的打击。而且,全球钢材产能过剩的问题,虽然中国这几年一直在“去产能”,但其他一些国家,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,这也会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。我记得前几年,有一阵子,国际钢材价格跌得厉害,好多国内钢厂的利润都变得很薄,甚至亏损。

不过,话说回来,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是很强的。虽然外部环境复杂,但我们国内的“大循环”依然是主线。随着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,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,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,对钢材的需求还是有基本面的支撑。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,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,可以很好地对冲掉一部分传统领域需求放缓的影响。

我们公司这几年,其实也一直在调整战略,更加聚焦国内市场,特别是抓住那些对产品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细分领域。不是说不重视出口,而是说,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,把国内的市场做好,把高端产品做得更深入,这条路可能更稳健一些。有时候,你会发现,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项目,如果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技术方向或者消费趋势,对我们这些做上游材料的来说,可能比一个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更能带来长远的价值。

成本控制与精细化运营

最后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成本。钢铁生产,说到底是一个成本密集型的产业。从铁矿石、煤炭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,到能源成本、人工成本,再到环保投入,哪一样不是钱?

我见过太多钢厂,因为成本控制做得不好,在市场好的时候赚点钱,市场一不好,就立马陷入亏损。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、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,日子就更难过。所以,现在各个钢厂都在拼命地挖潜内部的降本增效空间。怎么把每一度电、每一吨水都用好,怎么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,怎么优化物流成本,这些细节工作,对一家钢厂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。

我们公司自己在这方面也一直在摸索。举个例子,以前我们可能不太关注那些辅助材料,比如焊条、耐火材料什么的,觉得占比不大。但现在,我们已经开始精细化管理这些东西,跟供应商谈价,找性能更好、寿命更长的替代品,这些加起来,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。而且,通过数据分析,还能找出生产过程中哪些环节是“能耗大户”,然后针对性地去改进。这种“抠”出来的利润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往往比你指望市场行情大涨来得更实在。

总的来说,钢铁行业的前景,不是一片光明,也不是一片黑暗。它依然是一个基础性、战略性的产业,但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。谁能抓住需求端升级的机会,谁能在技术和环保上取得突破,谁能在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上做得更好,谁就能在这场变革中站稳脚跟,甚至脱颖而出。这行当,依然有得做,而且,做好了,价值也依然巨大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