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很多人一问金条多久以前就有了,脑子里立马蹦出古埃及,或者某个神秘的东方王朝。这思路没大错,但真要细究起来,这“金条”的形态和意义,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说实话,我接触过的客户,问这个问题的不少。大家总觉得金条就是金条,一种标准化的投资品。但如果你是在黄金交易、或者一些古物研究的圈子里待久了,就会发现,早期的“金条”概念,更接近于原始的“金块”或者“金沙”。那时候,人们发现金子,往往是直接从河里淘,或者从矿石里敲打出来,那状态,你想想,哪有现在这种规整的条状?就是一个个不规则的、沉甸甸的金疙瘩。
咱们接触的很多古代遗物,比如博物馆里那些金饰品,虽然有加工,但那更多是艺术品,不是用来大规模交易的。真正意义上,可以被广泛接受、便于储存和流通的“金条”,那是后来的事了。你想,古代社会,信息又不发达,你要说一块金砖多重,别人怎么知道它到底值多少?总得有个相对统一的参照系。
我见过一些古代金器,造型虽然也算“条状”,但那往往是工艺品,比如权杖、或者装饰性的物件。你想拿那玩意儿去换粮食,估计人家也得琢磨半天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大家印象里那种刻着重量、纯度,可以直接拿来交易的“金条”,其实是个相对后期的概念。
要说谁是第一个“铸造”金条的,这个真不好说。文献里提到的,往往是某个朝代大规模使用黄金作为储备或者交易媒介。比如,我之前研究过一些古代文献,提到了类似“金饼”或者“金块”的东西,它们已经有了计量的概念。但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“金条”,还是有区别的。你想,那些刻着龙纹、或者特定官印的金块,更多是国家铸造的,普通百姓流通的,可能还是更原始的形态。
有个有意思的经历,我曾在一个拍卖会上见过一些非常古老的金器,造型就很像现在的金条,但上面的印记非常模糊,我们也只能推测它的年代和用途。这种时候,你就得有点考古学上的判断力,不能光看个大概形状就下结论。
而且,不同文明对“金条”的定义和用法也不尽相同。你不能简单地把一个文明的“金块”直接等同于另一个文明的“金条”。他们的社会结构、交易习惯,都会影响到黄金的形态和流通方式。
真正让“金条”这种概念变得普及和标准化,那得说到近现代。特别是当各国建立起金本位制度之后,黄金的储备和交易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这个时候,大家才开始大规模地铸造、熔炼、标准化黄金,为的就是方便储存、运输和国际结算。你想,银行、政府储备黄金,总不能是一堆形状各异的金块吧?得有个统一的标准。
我记得我们早期接触到的国际金条,比如一些瑞士银行生产的金条,那上面刻的数字、纯度,都是非常清晰的。这种标准化,其实就是为了让黄金能够在全球范围内,像货币一样流通。这跟古代那种更多是财富象征或者国家储备的“金块”,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所以,回过头来回答“金条多久以前就有了”这个问题,我觉得得看你怎么定义“金条”。如果指的是原始的黄金块,那人类发现金子开始,可能就有了。但如果是指那种方便交易、标准化、有明确重量和纯度标识的“金条”,那确实是近现代金融发展的结果。
我们做黄金生意,其实就是在和这种“金融属性”打交道。黄金本身是贵金属,但它的“金融属性”是逐步被发掘和强化的。从古代作为陪葬品、装饰品,到后来作为储藏财富的媒介,再到近现代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投资工具,这个过程,其实就是黄金“金条化”的过程,也就是它被赋予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和标准化形态的过程。
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,也遇到过一些客户,总想着买点“老金子”,觉得那才保值。但说实话,那些工艺复杂、造型不一的古董金饰,其变现能力和交易便利性,是远不如现在标准化的金条的。当然,它们有其独特的收藏价值,但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。
所以,要我说,金条多久以前就有了,这个问题,与其纠结一个绝对的年代,不如理解它演变的脉络。从原始的黄金块,到具有金融属性的标准化金条,这个过程,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